公路里面邊溝,排水溝,截水溝位置不同,起到的作用也不同。
1、為匯集和排除路面、路肩及邊坡的流水,在路基兩側設置的縱向水溝稱為邊溝。邊溝設于路基挖方地段和高度小于邊溝深度的填方地段。
2、為攔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,在路塹坡頂以外設置的水溝稱之為截水溝。當路基挖方上側山坡匯水面積較大時,應于挖方坡口5m以下設置截水溝。
3、排水溝是將邊溝、截水溝和路基附近低洼處匯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溝。
常見的邊溝排水溝場景
邊溝設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側或低路堤的坡腳外側,多與路中線平行,用以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。其形式可分為L形邊溝、梯形、碟形、三角形、矩形或U形邊溝.又分為明溝和加設蓋板的暗溝等多種形式,多為石塊砌成,邊溝可與路緣石結合為一整體。
截水溝又稱天溝,一般設置在挖方路基邊坡坡頂以外,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適當地點,用以攔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徑流,減輕邊溝的流水負擔,保證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流水沖刷。
截水溝設置時主要考慮位置。在無棄土堆的情況下,截水溝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視土質而定,以不影響邊坡穩定為原則。
路基上方有棄土堆時,截水溝應離開棄土堆1~5m,棄土堆坡腳離開路基挖方坡頂不應小于10m,棄土堆頂部應設2%傾向截水溝的橫坡;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溝離開路堤坡腳至少2m,并用挖截水溝的土填在路堤與截水溝之間,修筑向溝傾斜坡度為2%的護坡道或土臺,使路堤內側地面水流入截水溝排出。
排水溝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,將路基范圍內各種水源(如邊溝、截水溝、取土坑、邊坡和路基附近積水),引至橋涵或路基范圍以外的指定地點。
排水溝分為露出地面的排水溝即陽溝又稱明溝;地下的排水溝即暗溝又稱為盲溝。
水渠施工方式的進步
推薦了解: